石龙区科协依靠科技助农增收
(记者张鸿雨)“去年种了三亩,亩产3000公斤,1公斤1.2元,快卖完了,比种玉米强太多了,今年我打算再承包几亩地多种点儿。”1月5日上午,指着色泽红润、个头硕大的红薯,石龙区龙兴街道赵岭社区农民王先生高兴地说,“没想到科协介绍的这个品种这么好,个头大又甜,鲁山的两个批发商今早刚打了电话说明天还来买。”
赵岭社区一带土质以沙土为主,灌溉条件也不错,适合种红薯,王先生一直有种红薯的习惯,但都是种一两亩,留够自己吃的,剩下的卖掉,亩产也就1500公斤左右。2016年5月,石龙区科协举办了农业科技培训班,从省里来的专家听说他喜欢种红薯,就特意跑到他家地里观察土质情况,最终为他推荐了商薯19新品种,他决定把自家的三亩地全部种成红薯试试,没想到第一年就丰收了。
近年来,石龙区科协除了引进红薯新品种外,还从外地引进了茶树、油用牡丹、月季等优良品种。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型油料作物,含有较高的亚麻酸,对婴幼儿大脑发育、老年人大脑保健效果显著,同时对高脂血症患者也大有益处。优质苗种亩产量可达600公斤至800公斤,每公斤市场价现在不低于10元,而且出油率高达22%,大大高于国产大豆、花生的出油率。油用牡丹耐寒、耐旱,丰产期不低于30年,对当地农民来说是一劳永逸的“铁杆庄稼”。
当天记者在龙兴街道北郎店村北头油用牡丹科技示范园里看到,石龙区科协从洛阳请来的专家正在指导村民栽种,放眼望去虽还不成气候,但相比以前山坡上大片的撂荒景象,却蕴含着蓬勃生机。种植户房留恩说:“感谢科协,从整地到买苗、种植全都有专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我们和洛阳一家企业签的有合同,也不用发愁销路。”
为了帮助村民致富,石龙区科协近年来积极做好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应用工作,加大科技示范园建设,多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为依托,邀请专家,采取集中讲授、现场培训、分类指导等形式,对农民群众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疾病防治、品种改良、健康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及时指导和服务农业生产。2016年全年培训人数3300人次,深入田间和乡村送技术、送知识60余次,发放各类科普资料4000多份,受益群众15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