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区召开区委经济工作会议
1月4日上午8时30分,石龙区在区政府综合楼五楼会议室召开区委经济工作会议。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总结2017年全区经济工作,部署2018年经济工作,动员全区上下提振精神、务实重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开创石龙区发展新局面。
王玉娟、甘栓柱等区县级领导干部,各街道、各单位党政负责人,部分民营企业家代表等参加会议。
会上,首先由甘栓柱同志总结2017年全区经济工作,安排部署2018年工作。
会议指出,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新的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根本方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经济转型、石龙振兴为主题,坚持“三化道路”,持续做强做优“三区载体”,实施整村改造搬迁,打造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区,着力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着力改善民生补齐短板,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突出抓好招商选资、项目建设、脱贫攻坚、污染防治、搬迁改造、环境卫生、民生保障、安全稳定等重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为全市综合实力重返第一方阵做贡献。
区委、区政府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将明年主要预期目标定在一个合理水平上,进一步把总量做实、质量做优。明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定在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略高于经济增长,要着力在经济结构调整、追求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不在一个点、半个点的增速上纠结。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转型升级不是转行升级,传统产业是石龙区工业的“基本面”和“大多数”,是支撑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也是全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柱,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煤化工、建材等传统制造业沿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要坚决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围绕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坚持“一区一主业”,持续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轮驱动”,提升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水平。加快推进石龙河文旅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体育休闲产业。推动企业普遍开展绿色化、智能化和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实现高水平发展,为打造“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区”提供强力支撑。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普遍建立科技投入长效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培育孵化、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工程,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坚持“非禁即入”,创新管理模式,在转型发展的各个领域鼓励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充分释放民间投资潜能,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政策措施,努力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显其能。
(二)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改革就是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影响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瓶颈,消除制约我区各项事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塞点,不断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要持续深化改革。坚持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促发展,不断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优化权力配置,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构建区、街道、村高效便捷的服务网络,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强化公益属性,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逐步建立便利化市场准入新模式。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全面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继续完善开放招商机制,坚持大员上前线,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要着力抓好支柱产业的招商引资,围绕现代煤化工、新型建材等主导产业,从提升市场竞争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出发,着重引进一批现代煤化工合成材料、精细化学品、高性能碳素材料项目,推进煤炭精深加工、循环利用,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培育壮大现代煤化工产业,形成集群效应。要全面开放投资领域,把招商引资与调整优化本地产业结构、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发展新的支柱产业、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等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和质量。
(三)坚持城乡统筹,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主动融入平顶山市“一核三组两星”城市布局,着重突出城市服务功能升级和内涵品质提升。要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持续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不断完善城区公路、公用设施、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功能。结合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加快推进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试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安馨佳苑公租房、特色商业区基础设施、数字城管和城乡垃圾收运系统等重点项目建设。根据区域道路建设规划,完成省道520郏汝线石龙区段和环区公路建设,不断改善城区交通条件。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支持特色商业区加快建设,早日发挥作用。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楼宇经济、金融服务、社区服务、中介咨询、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等服务行业,办好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持续增强中心城区的吸引力、辐射力、带动力。要持续推进城区建设。以“拉大城区框架、完善城区功能、增加城区人口、改善城区环境”为基本思路,切实做好城市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对中心城区要制定科学的控制性详规,严格按规划审批、建设。做好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为城市和工业发展提供空间。发挥中心城区综合带动作用,优化城区功能布局,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落户中心城区,积极推进搬迁安置工作,分类推进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协调发展。要持续提升城区管理水平。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分类整治现存的违法建筑,杜绝新的违法建设。完善城区卫生和秩序管理的长效机制,持续不断地对卫生死角、占道经营等不良现象进行治理。要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建设精品工程,保证工程质量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要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用改革的方法增添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在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投资运营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四)突出改造搬迁,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整村搬迁为突破口,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改造、一步到位、分步推进”的原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将农村社区集中整治与独立工矿区搬迁安置、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工作紧密结合,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出台整村搬迁及提档升级方案,以宝石快速通道为界,快速通道南部9个村实施整村搬迁,其余各村实施农村环境提档升级,分区分步实施到位,从根本上改善石龙区采煤沉陷区、地质灾害防护区和企业卫生防护区等区域群众的居住条件。要以农村环境集中整治为抓手,围绕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和村容村貌提升,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抓好“厕所革命”的同时解决好“垃圾围村”问题,打造美丽宜居乡村。要以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为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公共资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实施“循环农业+品牌农业+协同农业”新战略,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生态农业建设,培育发展“互联网+”“旅游+”“生态+”等农业新业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五)强化民生改善,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层层压实责任,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九大重点任务,突出抓好转移就业、产业扶持、金融扶贫、社会保障、特殊救助等工作,更加注重解决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保障问题。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改进帮扶方式方法,营造自强不息、勤劳致富社会风尚,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强化扶贫督查考核和责任追究,严查扶贫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确保2020年以前全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要全面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完善落实就业政策措施,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健全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企业分流职工、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多渠道就业创业。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推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立健全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鼓励支持民办教育,不断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加强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完善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制度建设。健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更放心、用药更安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完善依法维权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着力推进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法治信访。深化平安石龙建设,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健全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社区治理体系。
(六)坚持绿色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生态文明。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要坚决打赢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实施蓝天工程,深化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强化依法治污、联防联控、精准治霾,推动大气质量持续好转。深入实施碧水工程,以确保水质达标、消除黑臭水体、保障饮水安全为重点,严格落实“河长制”,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开展全民绿色行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全面推行绿色生产和消费,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要筑牢绿色发展生态屏障。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并重,加强生态环境整治,推进采煤沉陷区和石龙河综合治理,维护生态平衡,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治理,对搬迁后腾出的村庄土地,实施土地开发复垦综合治理,恢复生态面貌。
要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为新时代石龙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抓好经济工作的全过程,大胆开拓创新,务实高效推进,凝聚开启石龙区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区建设新征程的强大正能量。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营造干事创业氛围。一要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二要学习宣传贯彻好党十九大精神。三要加快思想观念转变。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二)强化组织队伍建设,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一要牢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二要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要严肃组织生活。三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三)狠抓党风廉政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一要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要从严查处腐败行为。二要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三要认真落实纪委监督责任。
(四)突出作风纪律建设,全面提升落实成效。一要改进工作态度。二要敢于担当作为。三要强化督查问责。
区委书记王玉娟强调,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拿出新时代全新的精神面貌,以一流的作风、过硬的举措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解放思想,紧盯目标,精准发力,攻坚克难,实干苦干,更大力度推动全区转型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聚力创新加快转型升级,聚焦富民补齐民生短板,为实现经济转型、石龙振兴,为全市晋位次争上游走前列,综合实力重返第一方阵,决胜全面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