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平顶山市石龙区人民政府!

石龙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

  • 发文字号
  • 索引号
  • 11410404MB0Q071344/2024-00001
  • 发布日期
  • 2024-02-24
  • 主题分类
  • 政府工作报告
  • 体裁分类
  • 服务对象
  • 全社会
来源:石龙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4-02-24 浏览次数:

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1月17日在平顶山市石龙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342da7b83a67f80ca3730b16fe69918c.jpg

平顶山市石龙区人民政府区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区主动作为、逆势奋进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类风险挑战,经济发展后劲更足,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全力拼经济,主要指标平稳增长。工业经济稳中提质。聚焦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强力推进“六项计划”,焦化产业实现延链补链,碳基新材料产业不断壮大,现代化工产业实现“零”的突破。围绕谋划的重点产业,强力推进工业项目,实施了神马焦炉气综合利用等煤焦化工项目、艾普化工新材料等现代化工项目、三吉立特种石墨碳材和东方碳素二期等碳基新材料项目。全年建成投产工业项目7个,金振高科OLED电子材料、平宝新材料胶粘剂等10个项目开工建设。东方碳素成为全市第一家北交所A股上市民营企业,实现我区企业上市历史突破。新增“四上”单位16家,其中规上工业5家。全年工业投资增长44.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7.9%、7.4%,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完成113.2亿元。服务业蓬勃发展。重点围绕数字经济、海外商品批零、文旅康养、总部经济等产业多点发力,建好平台载体,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新支撑。数字产业园一期签约企业达160家,实现产值90亿元,牛车科技成为全省第二批物流“豫军”。特色商业街具备招商入驻条件,首批意向企业陆续入驻。泉上民宿基本建成,元次山文化生态园等项目加快实施。全年新增市场主体664户,其中商贸类企业350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8%。营商环境持续向好。政务服务优质高效。重新启动区长质量奖,累计兑付各类奖补资金6170万元。深化“万人助万企”,新增减税降费退税1.4亿元,农信社新增贷款2.9亿元。设立全市首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支持优质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设立1000万元企业还贷周转金,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严厉打击私挖滥采、恶意阻工等行为,共训诫47人次、行政拘留1人、判刑4人,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初步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全市六区第一,税比74.9%、全市第一。

(二)聚力抓创新,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升级更快。聚焦“三大改造”,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获得上级技术改造奖补资金1025万元,东方碳素、嘉北科技等8家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全面升级。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化体系创建,东方碳素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东鑫焦化获评省级“绿色工厂”,中鸿煤化获评全省工业领域“能效领跑者”称号。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增长14%,初加工产品比重下降12%。创新能力更强。出台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6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东方碳素、慧鑫源成功设立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东鑫焦化与河南城建学院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百邦物流数字产业园获省级众创空间认定。规上工业企业科技研发覆盖率达82.5%,位居全市第一。发展载体更优。开发区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园区道路、综合管廊、消防等配套设施持续完善,新材料产业园、炭基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建设。全年供应土地876亩,盘活闲置土地363亩。开发区顺利通过省级化工园区认定,成为全省第一批公布的17家化工园区之一;成功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低风险化工园区验收;在全省96个营业收入200亿以下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评价中位列第10名。

(三)持续稳基础,投资拉动日益凸显。项目建设提速增效。全年实施各类项目45个,完成年度投资42.2亿元,占目标的102.6%。开展“一月一开工、一月一投产”活动14次,24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23.5亿元。招商选资成绩喜人。坚持招商选资“一号工程”,围绕产业集群培育,绘制产业图谱,突出现代化工、炭基新材料、数字经济等领域,坚持以商招商、平台招商、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全年新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82.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5亿元以上。争资争项卓有成效。全年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4.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75%。获批专项债券项目8个,争取资金4.3亿元,增长257%,为我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四)突出补短板,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城市路网不断优化。打通龙馨路南延“断头路”,升级改造主城区平交道口6个。韩梁路、快速通道等道路完成大修,工业二路建成通车,人文路北延、人民路东延基本建成。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实施了观湖佳苑等17个小区改造,建成体育公园等街头游园、微景观13处。新建停车场3个、停车位300余个,改造公厕3座。完成城区主干道楼体夜景亮化,对10.4公里道路路灯实施更新改造。建成集中供热项目一期,24个小区千余户居民和34个行政事业单位、学校实现温暖过冬。高标准规划了城区污水管网建设,雨污分流、污水入网正在有序推进。城区管理日益精细。高标准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荣获市创建文明城市最快进步奖;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验收。探索城市小区管理新模式,居民自治管理迈出新步伐,自治金缴纳完成90%以上,21个小区实现自治管理。    

(五)聚焦强三农,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脱贫成果持续巩固。精准落实帮扶政策,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基本医疗参保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均达100%。投入财政衔接资金3520万元,实施巩固脱贫成果项目17个。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增长12.1%,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集体经济培育壮大。因地制宜发展富硒农业、艾草产业和农牧循环产业,纳丰源富硒农产品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富硒红薯获评“鹰城名优”品牌农产品,艾尚园合作社成功创建市级示范社,众鸣农牧、昌茂纺织获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创办金兆阳生物科技等返乡创业经营主体200余个,带动就业2600余人。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6%,关庄、宋坪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南顾庄、夏庄、何庄、刘庄、山高社区5个社区达到50万元,楝树店、张庄、嘴陈、大庄、捞饭店5个社区达到30万元。农村更加和美宜居。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强力推进“一部四沿五旁”集中整治、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创建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2个。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模式,何庄社区创新实行“胡同长”管理机制。高标准打造三产融合示范片区,建成13公里的和美乡村示范环线。村规民约不断健全,移风易俗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呈现新气象。

(六)深化严治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开展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专项行动,精准治理高值热点,全年PM10、PM2.5累计浓度分别降低5.8%、14.3%,优良天数268天,增加14天,其中6月份、10月份空气质量分别排名全省第六位、第十二位。出境水质稳定达标,其中五个月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以撂荒地整治为重点,扎实开展违法占用耕地专项治理行动,完成土地复耕1892亩。持续推进未利用地开发、工矿地复垦和历史遗留矿山修复。石龙河、玉带河治理进展顺利。规划了南部矿区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完成年度造林500亩,楝树店社区成功创建2023年市级森林乡村。

(七)着力惠民生,保障水平日益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推进“区管校聘”改革,北郎店小学、观湖幼儿园建成投用,第二寄宿制小学、第三幼儿园项目加快建设,初中教育教学和管理取得新突破,高中教育特色更加鲜明。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区人民医院主体工程基本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示范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实现“24小时应诊服务”。文化事业基础不断夯实,综合文体中心进入收尾阶段,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全年投入民生保障资金7.2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0.5%。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推进,刘庄搬迁项目建成并陆续实现入住,龙康苑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宋坪搬迁安置项目有序推进。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323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24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08万元。兜牢民生底线,及时足额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困难群众、优抚对象、残疾人补助等各类资金1575万元,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95%以上,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实效,新建农村幸福院3家,新增养老机构1家。城市公益性公墓基本完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严格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加大“九小”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力度,精心打造“九小”场所消防安全治理示范街,各类风险隐患有效防控,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荣获“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县区”称号。圣德问题楼盘得到妥善处置。深入推进清查规范农村“三资”、矛盾风险隐患大清查大化解、全科网格管理“三大专项行动”,基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深化基层法治和平安石龙建设,持续推进“八五”普法,深入开展“三零”创建活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八)不断转作风,政府效能明显提升。坚持把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与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融会贯通、一体推进,巩固深化“重学习、树正气、比贡献、争做出彩石龙人”活动成效,压茬推进“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全区政府系统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氛围更加浓厚,优秀先进集体不断涌现,财政局、市场监管局、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人民路街道办事处等部门被授予集体三等功。不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5件、政协委员提案66件,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加强审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坚持依法行政,修订《石龙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政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人民防空等工作不断加强,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全面开展,民宗、侨务、对台、烟草、通讯、慈善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区人大和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区干部群众的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驻区人武官兵、政法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来区投资的创业者和关心支持石龙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面临转型升级任务繁重、财政刚性支出压力较大、公共服务和社会民生领域存在短板弱项等问题。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改进。

二、2024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提升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和“十大建设”,以市委“壮大新动能、奋进百强市”和“两城一区”建设为牵引,紧扣建设全国独立工矿区转型发展示范区、河南省城乡融合创新发展先行区目标,持续推进“三化”建设和“三区”协同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城乡融合,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稳定,为建设富裕石龙、美丽石龙、文明石龙、幸福石龙努力奋斗!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GDP能耗强度与“十四五”控制目标统筹衔接,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保持“稳”的定力、坚持“进”的姿态、确保“好”的成效,重点围绕七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坚持创新引领,培育新质生产力

提质增效传统产业大力开展工业企业“三大改造”,推动东鑫焦化、中鸿煤化、嘉北科技等传统优势企业提高装备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强化产品和技术创新,鼓励焦化产业开展特种焦和煤炭合成气综合利用等技术攻坚,推动建材产品向节能化、绿色化发展,洗煤企业向环境友好型转变。

做大做强碳基新材料产业。发挥东方碳素上市公司作用,利用资本市场,兼并重组同类行业,短时期内做大企业。发挥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强化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鼓励东方碳素与清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高校以及山西煤化研究所、哈尔滨电碳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发展高端产品和深加工产业,向打造全国最大的特种石墨生产、加工基地迈出坚实步伐。

加快发展现代化工产业围绕神马焦炉气综合利用、和盛源甘氨酸、平宝新材料胶粘剂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化工,实现现代化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多产业耦合融合。

统筹推进现代服务业。加快进出口商品基地二期建设,6月底前完成全部商户入驻。围绕玟坤汝瓷、全兴汝瓷,打造特色文创产品,提振文化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挖掘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潜力,围绕老沟水库、云台观等景观建设文旅休闲场所,发展民宿、生态旅游、林果采摘等文旅产业,打造泉上元结文化、许坊红色文化、北郎店琉璃文化等石龙特色“名片”。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依托中鸿颐养中心、怡康医养项目、龙康苑养老服务中心和区人民医院医疗资源,打造全市医养康养中心。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围绕百邦数字产业园,聚焦大宗货物物流、尼龙产品指数创建以及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格局的塑造,实现数字产业化。深化与巨人集团、汉华卓越新能源公司合作,建设电网侧储能。围绕半导体产业园,从原材料生产逐步向半导体封装产业拓展,谋划实施库维科技芯片加工制造项目,承接第三代半导体发展战略。谋划布局传感器项目,承接郑州智能传感谷的辐射,成为智能传感谷的有机组成部分。

不断激发改革动能。深化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释放园区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充分发挥主战场主引擎主阵地作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持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综合管廊、工业水厂、低碳环保产业园实现实质性开工。围绕慧鑫源等生物医药企业,谋划建设医药产业园。人工熊胆新药研发。引进专业人才、管理人才,打造执行力强的队伍。坚持“企业宁静日”制度,营造重企、安企、兴企浓厚氛围。力争开发区在全省晋位升级,全力创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深化平台公司市场化改革,发挥融资平台和载体作用,将特许经营权等纳入平台公司统一管理,壮大平台公司资产,获评AA级评价,全年实现融资10亿元。盘活通亚洗煤、天鸿洗煤等闲置土地,全年收储土地500亩,盘活闲置土地300亩以上。深化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经济管理、综合执法、安全生产等执法权限向街道延伸和下沉,强化街道办事处属地管理职责。

持续强化科技赋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高质量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突出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等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全年新增省级工程技术中心4家。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不断完善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推动东鑫焦化、奥莱得等企业创建高新技术企业,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

深化与平煤集团战略合作。聚焦煤化工、尼龙化工、半导体材料等核心产业,布局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加快宇龙、鑫鑫、润达等煤矿企业技术改造、恢复生产,推动大庄矿、高庄矿工矿闲置地有效利用,形成共赢局面。

(二)坚持项目带动,着力扩大有效投资

强化项目建设坚持重点项目县级领导分包、专班推进、双周调度等机制,滚动实施“三个一批”活动,加快实施38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投资35亿元以上。强化服务保障,着力提高项目前期工作效率,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达效。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嘉北科技煤矸石煅烧陶瓷原料、天建精密金属零部件智能制造、三吉立碳素高纯石墨、慧鑫源人工熊胆新药研发等项目,加快和盛源甘氨酸、平宝新材料胶粘剂等项目建设,推动永峰化工氨基模塑料、永晟碳材高质量煅后沥青焦等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强化争项争资。抢抓国家和省、市重大发展战略机遇,紧扣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独立工矿区等政策,紧盯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领域,高质量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全年申报专项债券项目13个、争取资金2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8个、争取资金7亿元以上。

强化招商引资持续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结合土地、用能、环境容量等要素,重点围绕现代化工、炭基新材料深加工、创新类精细化工、资源综合利用类新型建材、数字经济大宗货物贸易和储能新能源等六大方向招引产业项目,继续发展总部经济,加大商贸类企业招引力度,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竞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2亿元以上。

强化助企帮扶持续开展“万人助万企”,深入实施企业提质增效活动,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共渡难关。扩大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投资范围,发挥企业还贷周转金的作用,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发挥农信社融资主渠道作用,全年新增贷款3亿元以上。按照“人人持证、技能河南”要求,收集企业用工信息,与企业签订人才输送协议,围绕企业用工需求定向培育人才,全年培育技术工人2000人以上。加快电力线路改迁,谋划实施110千伏南顾庄变电站线路配出升压等项目;扎实推动110千伏吉庄变电站主变增容、35千伏关庄变电站扩建升压项目落地。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二期项目建设。推动昆仑天然气等项目建成投用。电力、燃气价格实现一定幅度下降,为企业打造成本优势。督促各街道办事处、公安等部门严厉打击恶意阻工等行为,为企业正常生产保驾护航。

(三)坚持建管并重,打造精致精品城区

优化提升城市品质。继续实施亮化工程,完成路灯更新改造。对高庄矿老旧片区实施拆除、绿化美化和便民化改造。实施背街小巷提质改造,打造两个特色街巷。发展“夜市经济”,谋划建设夜市一条街,让城市充满烟火气。围绕石龙河治理,谋划健身步道项目。抓住有利时机,争取上半年完成机关单位、企业、学校等庭院美化绿化,增加城区绿化面积,实现开门见绿、推窗见花。

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完成中鸿路东延、发展路、人文路建设任务,开工建设博奥路、和谐路东延、省道520贯通等工程,优化“四横五纵”路网体系。持续完善城区污水管网,实施城市排水防涝地下管网新建工程,推进雨污分流、污水入网。建成集中供热二期项目,实现主城区集中供暖全覆盖。新建公厕5座。充分发挥“鹰城书苑”作用,进一步拓展自习、阅览等功能,丰富人民群众业余生活。

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提高标准、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发挥智慧城管作用,严格执法、温情执法,规范停车场、农贸市场,拆除违章建筑,提升市容市貌,实现城市管理智慧化。提升城市小区物业管理水平,深化小区居民自治管理。探索引入专业化团队,科学精细开展绿化管护。加强城区新建改建建筑控制引导,打造符合石龙特色的城市风貌。

(四)坚持统筹推进,建设宜居和美乡村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分层分类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救助。科学谋划实施衔接资金项目,推动已确定项目尽快开工、已开工项目加快进度。研究制定建成项目高效运营机制,提高项目收益率。统筹就业、金融帮扶等措施,稳定增加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收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产量。立足三产融合示范片区,大力发展富硒农产品、艾草加工、旅游等产业,培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建成军营社区标准化厂房、楝树店社区物流等项目。积极引导成功人士、农民工、大学生等返乡创业,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持续壮大集体经济,探索农村合作社联合集团化发展,确保12个农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

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着力推动“一部四沿五旁”清理整治、“一村万树”示范工程建设,坚持月观摩奖惩、红黄旗等制度,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创建和美乡村示范区1个、市级示范村1个、区级示范村3个,“一村万树”示范村3个。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五)坚持绿色发展,夯实生态环境基底

深化污染防治。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深入实施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坚持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涉气工业企业、建筑工地、道路、秸秆焚烧等领域污染综合管控,坚决遏制高值热点持续出现。强化重点企业污染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完成年度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实现“两降一增”。持续开展“四水同治”,巩固河湖生态治理成效。整治工业固废,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持续稳定。

加强生态保护继续推动南部矿区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实施开发区与中心城区生态防护林建设项目,打造生态保护屏障。启动水系连通项目,持续推进石龙河治理,完成玉带河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完成年度植树造林任务500亩以上。

(六)坚持以人为本,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居民就业增收。坚持就业优先,鼓励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依法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落实落细各项医保惠民政策。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残疾人康复救助等政策,做好特殊人群关心关爱和困难群体救助帮扶,切实提高弱势群体保障水平。加强对孤寡老人、精神病人等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开展专项行动实施救助。妇联、民政、教育、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共同发力,关注关爱留守儿童,确保儿童快乐成长。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开工建设龙康苑养老服务中心、怡康医养、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组网等项目。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建成龙康苑、宋坪搬迁安置工程。聚焦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目标,完成第二寄宿制小学、第三幼儿园建设任务,实施三十二中扩建工程;成立中心小学、艳伟学校教育集团,优化整合小规模学校;深化“区管校聘”改革,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推进健康石龙建设,健全基层医疗保障服务网络,推动医保经办业务向基层社区延伸,建成区人民医院,全年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比例达到90%以上,整体提升村卫生室医疗服务能力。建成投用文体中心,整合图书馆、文化馆等资源,推动公共文化供给更加优质。    

(七)坚持履职尽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切实筑牢安全防线。压实安全生产责任,从严抓好危化企业、煤矿、道路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监管,强化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完善防灾减灾救灾应急体系,持续提高风险防御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安全风险的底线。

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机制,推动信访矛盾化解。持续开展“三大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持续推进“八五”普法。深化“三零”创建,聚焦营商环境,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立足打早打小,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推进平安石龙建设,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大力支持国防和民兵建设,做好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双拥共建等工作,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支持工商联和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支持侨务、对台、慈善等工作。全面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加强档案、烟草、通讯等工作。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任重千钧,惟有担当。我们将继续发扬“拼”的精神,保持“干”的姿态,认真总结运用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切实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作风,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坚持党的领导,恪守政治忠诚。坚决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推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强化依法行政,提升法治水平。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强化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监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统计监督,深化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高效运行。

勇于攻坚克难,锤炼优良作风。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面对发展大势敢于决策,面对矛盾困难敢于破局,面对机遇挑战敢于出手,持续开展“学、树、比、争”活动,强化争先意识,涵养实干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增强抓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彰显担当作为。

加强廉政建设,保持风清气正。坚决扛牢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贯穿政府工作始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纠治“四风”,持续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工作,对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的干部,坚决动真碰硬、追责问责。坚持厉行节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决维护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创新实干、勇毅前行,奋力谱写石龙区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


相关阅读:

视频解读丨2023年平顶山市石龙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平观新闻丨石龙区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